二元論與三元論的探討〈八〉


結論

本文嘗試將三元論之各方面問題與爭執,加以討論,目的是叫讀者對這方面資料,能有較深入的分析與認識。三元論人觀,絕對不如有些人所云,只是少數人的偏見,更不是如有些作者所說,只是倪柝聲首創的。這一系統的神學傳統自初世紀古教父開始,已是教會所傳揚、所堅守的。其後因Apollonias之異端攪擾,以致引進反彈,造成往下千年教會對此真理之忽視。但自十八世紀後,此真理逐漸為學者所恢復,尤其在有心追求屬靈生命信徒中,靈與魂之分開,成為一主要之啟示與實行。二十世紀開始,主要倡導三元論者有慕安得烈,賓路易師母,F. B. Meyer梅爾博士、A. B. Simpson宣信博士等,而至二十年代,倪柝聲始在東方參考這些前人的著作而寫出其《屬靈人》一書。故此倪氏之著作既非其獨創,亦非其抄襲,而是跟隨這一悠久的傳統所發揮的屬靈教訓。至於二元論,亦有其歷史傳統,它的理論不能說錯,只能說不彀。它將人分為物質與非物質部分,這比一元論者在認識上是進步了。但是人除了物質與非物質之分外,非物質部分又有屬靈與屬魂的分別。這個分別在成聖的過程中尤其重要,它將甚麼是屬神的,甚麼是屬己的,劃出一個分界,從而藉此達到「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」,「長大成人」的「屬靈人」。

改革神學若光注重神所託付他們的信息,不去摸他們自己不知道的事情,也不以獨攬全部真理自居,則他們的貢獻將會是更大的。他們一踏出他們有限的知識的範圍,去說他們所不知的,立刻落在夏蟲井蛙之妄論裡,以致對經文的注釋,對別種系統之神學文章之批判,都是帶著有色眼鏡所進行的評論。叫已接受他們神學系統的人更接受,叫不接受他們神學系統的人更對他們鄙視,英文即謂「preaching to the choir」。中文可謂「對自己人吹牛」,其學術價值甚可懷疑。

關於三元論與二元論的聖經根據,本文企圖作比較詳細的評論。雖然不能說已窮盡各家各派,但至少將兩方面的講法都作了一點交代。藉此指出,三元論不是沒有其聖經根據,亦不是沒有它本身的神學傳統。

不過在探討這問題的過程中,筆者認為二元論與三元論之最根本分別,不是在神學理論上的分歧,而是在對救恩論上的認識,特別是在成聖過程上的認識。本文就救恩論並人論中之數項主要命題,如人的被造、墮落、救贖、重生、成聖、變化、得榮等問題上,分別討論二元論與三元論之看法,並予以肯定或否定之。改革宗對救恩之認識,主要是法理的、客觀的、道德性的、救贖性的,而三元論主要倡導者對救恩之認識,有其法理客觀的一面,但同時他們更進一步認為救恩不僅是法理的,更是生機的、主觀的、與信徒本質有關的。羅馬書五章十節說:「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,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,既已和好,就更要在祂的生命裡得救了。」這一節包括上文所說的兩面:「與神和好」,是客觀法理一面的救贖,而「在祂的生命裡得救」,是主觀生機一面的救恩。三元論的成聖教訓,與這主觀的生機救恩大有關係。重生是這生機救恩在靈中的開始,成聖是這生機救恩在魂中受對付、變化、充滿的過程,而得榮是這生機救恩在體中的終極完成。在這個過程中,魂是先被否定,好叫它能順服靈,隨從靈,並讓靈自由,繼而藉靈中生命的擴展,散佈魂的各部分,使基督安家於信徒心中,即信徒之心思、情感、意志中,叫信徒在心思的靈裡得以更新[173]。這個過程乃是死而復活的過程,是既否定又肯定的過程。如保羅在腓立比三10所云:「使我認識基督,並祂復活的大能,以及同祂受苦的交通,模成祂的死。」又如其在加二20所云:「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,現在活著的,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。」這些經節,既有十字架的否定舊造、舊人,又在復活的原則中對自我有所肯定,此乃為新約聖經對神全備救恩之全面認識。

二元論與三元論,是對聖經啟示之人觀兩種不同之詮釋。以三元論典範paradigm批評二元論,固難說服二元論者,以二元論之典範批評三元論,同樣會叫人啼笑皆非。然而,批評與辯論的最終益處雖是可疑的,批評與辯論的手法和途徑卻必須是正確與合乎邏輯與事實的。本文就坊間發行之一些批評文章,作了這方面的檢討,指出某些文章是紕漏並申明不能認同其論點之處,目的不是為挑啟爭端,更不是為辯論「荒渺無憑的話語,和無窮的家譜。」[174]保羅早提醒提摩太,這種行徑「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經綸」[175]。不過,錯誤的教訓不被斥駁,有時會影響幼稚的信徒,叫他們受迷惑,感覺無所適從。保羅也囑咐提摩太,要小心「那似是而非的學問」[176],並指出這些叫人偏離神的經綸的教訓,有可能「如同毒瘡,越爛越大。」[177] 無論如何,聖經總是神的話,一切的教訓,最終的裁判,乃是根據聖經的話。聖經所啟示的,我們不能不接受,聖經所沒有記載的,我們只能引為參考,卻不能視為絕對真理。問題是雖然聖經有明文啟示,人也可能因自己之先入為主之主見,受蒙蔽以致不能看見真理,或者雖然看見,卻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所桎梏,不能坦然接受真理。要接受真理,除了亮光外,還需要主的恩典與憐憫,叫人謙卑倒空,靈裡貧窮。如H. B. Heard云:「多數人以為自己有獨立的思想,有獨立見解,並以為自己是為自己的見解辯護。他們自我恭維,認為他們見解獨立、思想成熟,事實上他們的信念沒有一點是出乎他們自己的。過去如是,將來亦如是。屬靈的事並不例外,人對屬靈事物判斷的模式,不過是他對所有事物之判斷的模式其中一類,所牽涉的問題越困難,所可能產生的錯誤越嚴重,則大半人越不敢讓自己觀念和思想接受任何使自己不安的挑戰,更不敢越過雷池半步。更正教在這方面並沒有幫助我們脫離那麻痺的心態,而所涉及的爭辯,既牽涉到人的本性,則其固執程度,必如人性之執迷,而人性一天不改,則拯救一天不來。至終人對真理之拒絕,必如其對聖潔之拒絕一樣,是無法挽回的。…二元論與聖經三元論之分別,可比作眼睛和望遠鏡之分別。肉眼固然可以觀察天象,甚至光憑肉眼可洞察日月星辰之軌跡,釐定耕作航程。照樣,光認識人有物質身體與非物質精神,足以叫人能有得救的智慧,初步認識神和救主。但對教導真理者而言,要為人師導,則不能有錯誤之心理學。殘缺之心理學所帶進的,不僅是殘缺之心理認識,更是殘缺之神學認識,對人性模糊的認識,必引致對神模糊的認識。殘缺的心理學,引致殘缺的神學,雖然其結果不能稱為異端,但其禍害卻延綿不絕,不光殃及己身,更戕害他人。」[178]

余潔麟


註173:以弗所書四23

註174:提摩太前書一4

註175:同註174

註176:提摩太前書六20

註177:提摩太後書二17

註178:同註37. 359, 362